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地方站:
您的当前位置:重庆公务员考试网 >> 申论资料 >> 热点时评

2017年重庆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校园霸凌,被娇纵的“邪恶宝宝”

发布:2016-12-13    来源:重庆公务员考试网 字号: | | 我要提问我要提问
   本期为各位考生带来了2017年重庆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校园霸凌,被娇纵的“邪恶宝宝”。要想申论成绩好,关注热点不可少。公务员考试中,申论是最能拉开考生成绩的一门科目,积累对于申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重庆公务员考试网温馨提示考生阅读下文,相信能给考生带来一定的帮助。
  仔细研读下文>>>2017年重庆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校园霸凌,被娇纵的“邪恶宝宝”
  更多重庆公务员考试申论技巧详见 2017年重庆公务员考试用书
  【热点阐述】
  当我们在家中面对孩子的无理取闹,经常说“都是你的”“宝宝就是对的”,遂其心愿、妥协让步时,我们必须料到有朝一日,自己的孩子可能在校园霸凌事件中扮演邪恶的角色。
  -在大学任教六年以来,每年都给大一新生上课。第一堂课,总免不了讲些题外话,说说应当注意的入学适应问题。我通常是拿中小学作为对比的。
  从小学到大学,哪一个阶段发生的打架斗殴事件最多?肯定不是大学。但是,面和心不和的情况,在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中客观存在。因而,室友之间可能发生锤击、鸩杀的犯罪行为,闺蜜之间会因为争名夺利而“暗黑破坏”。相比之下,小学生的打架斗殴只能算是“打闹”。
  不过,最近一些地方发生的中小学生霸凌事件,让我对自己每年都跟学生唠叨的碎语,有了一点新的反思:它们真的只是“过分的玩笑”吗?
  人们的习惯性思维时刻助长着这种恶劣局面:要么笃定地以“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来否定小孩子纯正向善之言行,甚至暗笑他们的“迂”;要么就是一厢情愿地以“浪子回头金不换”“周处除三害”的掌故来为“小霸王”们开脱,甚至为其某些蔑视公序良俗的举动站台、张目。
  现代化历史进程同步开启了人类心态的年轻化。人们告别尚古非今的前喻文化传统,满脸皱纹不再等同于有智慧的人生经验,知识和技能的传播也不再只能口耳相传。活力来自于青年,因而社会推崇青年、礼赞青年;青年又出自于童年,所以我们萌化童年、神化童年。“年轻人犯错误,上帝都会原谅”,小孩子犯错误自然更不必挂怀了,反而是老年人动辄得咎,承受“老而不死是为贼”的咒骂。
  权利的优先序向孩子倾斜,儿童逐步被特殊化以至于神圣化,成为一个备受推崇的群体,这一过程究竟是如何发生的?法国历史学家阿利埃斯在其代表作《儿童的世纪》中有明确的结论。他认为,在前工业社会,孩子的成长环境其实与大人别无二致,他们不被认为是“珍稀物种”或特别值得呵护。人们对儿童也只怀有一种非常浅薄的情感,或可称之为“溺爱”。儿童被认为是好玩的小东西,人们与儿童玩耍,就像与动物、宠物玩耍一样。17世纪末开始,学校成为教育的普遍方式。这意味着儿童不再通过直接接触和模仿成年人来学会生活,而与成人世界相隔离,开始与同龄人一起,接受专门的规训。这种规训,固然有对童年天真烂漫的破坏的一面,却也是一个人完成社会化的必要过程。
  17世纪的洛克与18世纪的卢梭,在教育问题上就明显提出了两种截然相反的主张。《教育漫话》和《爱弥儿》,一个要通过系统训练来培养绅士,一个要通过顺其自然来呵护天性。但两者的共识是,孩子需要被重视,孩子与我们不同。
  工业化生产、科技昌盛和医学进步,既提高了人的经济收入,也延长了人的平均寿命,并改善了人的生命质量。孩子不再被视为“家庭生产函数”的投入变量,而被赋予无可替代的自足性价值。家庭的重心逐步下移,一切围绕着孩子来组织。这使得“溺爱”的量级,较之前工业社会有了明显放大。
  人是社会动物,社会性是人的根本属性。人成长成熟的过程,也是其社会化的过程,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对此过程共同负有责任。家庭是第一课堂,父母是第一教师。所谓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很多校园霸凌事件中的问题少年,往往在其家庭教育环节就缺乏必要引导,致使形成狭隘的自我中心主义。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知,也是区分主体与客体、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自我与外物的重要标志。只有当小孩子明确地说出“我”这个词后,才表明了他不仅感觉到自身,更思维到自身,能够将自身与外物区分开来,他才正式步入一个“我思故我在”的人的轨道。哲学家康德对这一标志性事件的意义早有洞见,他说:
  “人从开始用‘我’来说话的那一天起,只要有可能,他就表现出他心爱的自我,并且毫无止境地推行个人主义,即使不是公开的(因为那会与别人的个人主义相冲突),也是隐蔽的,要用表面的自我否定和假谦虚在别人眼里更可靠地为自己产生一种优越的价值。”
  正如康德所说,因为个人权利观念作为一项重要的现代性价值被承认,那么,自我的外在无限扩张必然可能导致加诸于人、剑拔弩张的后果——“与别人的个人主义相冲突”,因而需要社会化过程塑造其社会认知,形成尊重他人的基本观念和平等待人的交往方式。
  当我们在家中面对孩子的无理取闹,经常说“都是你的”“宝宝就是对的”,遂其心愿、妥协让步时,我们必须料到,有朝一日,自己的孩子可能在校园霸凌事件中扮演邪恶的角色。但是,纵使按照丛林法则,他也不会在社会化进程中永远“旗开得胜”。
  说到底,频发的校园霸凌事件显示了儿童社会化进程中某一环节的破缺,父母难辞其咎。他们一方面热衷于发嗲、装嫩,拒绝让孩子成长、断奶,另一方面又笃信圆滑市侩、强权即公理、摆平即水平。他们从小就对孩子诱之以利,而不是晓之以理,道破利害而不是申明原则。他们追求华而不实的表象,早早地把孩子训练出流利的成人腔,却丝毫不懂得尊重他人。这种看似离谱的错乱无时无刻地发生。因为家庭教育失败导致的校园霸凌事件,很多最终只能以“力争达到多方认可的结果”不了了之。
  一个大学生,其人格的养成和性情的型塑差不多已完成。大学的思想工作做得再好,也替代不了中小学在未成年人品德培育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那是从源头的疏浚与治理,也涉及更多教育主体的协同。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小学的学生德育和心理疏导工作,应当得到全社会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点击分享此信息:
RSS Tags
返回网页顶部
http://www.cqsgwy.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5022290号-29
(任何引用或转载本站内容及样式须注明版权)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