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重庆公务员考试每日一练:阅读理解<446>
国家主权神圣不可侵犯。不过,全球化下,征服土地式的主权侵犯已变得不太可能。于是,“主权”意识正在被淡忘。但是,有种主权侵犯却是潜移默化、无声无息的,这就是文化侵犯。
这段话主要是为了说明( )。
A.国家主权神圣不可侵犯
B.“主权”的意识正在被淡化
C.文化侵略的特点
D.文化侵略很容易被忽略
环境文化从广义上讲,既包括物质的成果,又包括精神的成果;从狭义上讲,则只包括精神的成果。它主要指那些在环境保护问题上所取得的,民族的,国家的,甚至是整个人类的广泛共识,以及含有这些“共识”内容的多种文化艺术的表现形式。
文段中的“它”字指代的应是( )。
A.环境文化
B.广义环境文化
C.狭义环境文化
D.精神成果和物质成果
几次拿起《十字路口的顽童》 这本书,几次又放下,因为不时会有画面打断我的思路,那是在我18 年的教书生涯中遇到的一个个顽童的画面。有意思的是,其他学生凝固在我记忆中的是“图片”形象;而他们却是“视频”故事,他们所占据的老师“内存”实在是比其他孩子要大得多。这段文字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
A.漫长的教学生涯给“我“留下很多回忆
B.顽童让“我“想起曾经发生的许多故事
C.顽皮学生留给“我“的印象更为生动深刻
D.这本书触动“我“对教学生涯的许多联想
大家知道,这次汶川地震,虽然危害很大、破坏性很强、造成的损失也十分惨重。但是,各种不利于抗震救灾、不利于社会稳定的谣传却几乎没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政府信息的公开透明,在于政府在第一时间向全国发布了汶川地震的消息,在第一时间向老百姓公布了地震的真相。真相走在了谣言的前面,谣言自然没有生存的土壤、没有传播的空间。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个观点( )。
A.汶川地震破坏巨大的信息在社会上没有广泛传播
B.有关地震谣言的危害要远远大于地震本身的危害
C.我国政府对待汶川地震信息一事处理得非常及时
D.信息透明、公布及时,可防止谣言的产生及传播
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方式和手段不是万能的,无缺陷的。市场配置,一般是由看不见的手,即价值规律、供求规律和竞争规律的作用来进行自发的调节,而且这种调节带有滞后性,就是说从价格形成到信号反馈再到产品产出效应,有一定的时滞。
在这段话中,作者认为,“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缺陷”是( )。
A.自发性和盲目性
B.滞后性和调节性
C.自发性和滞后性
D.竞争性和调节性
1.答案:
解析:
根据提问标志词“主要说明”可知本题为表面主旨题。
本段文字开头部分在叙述由于土地侵犯不再可能,导致主权意识被淡忘,关键部分在“但是”之后,强调了文化侵略正在无声无息中发生,相比土地征服式的主权侵犯,文化侵略“潜移默化”,所以对比出了文化侵略容易被忽略的特点。故正确答案选D。
A、B的总结都是对句子前半部分的提炼,而C项表述缺乏对整则材料的针对性,予以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
2.答案:
解析:
此题考查词语指代。“在环境保护问题上所取得的共识”是精神的成果,故“它”应指代狭义环境文化。因此正确答案为C。
3.答案:
解析:
由提问方式可知本题为表面主旨题。
文段将顽皮学生和其他学生给“我”的印象分别比作“视频”和“图片”,前者为故事,内容丰富和生动,而后者为形象,相对比较单一。通过这种对比,说明顽皮学生给“我”的印象更为生动深刻。C项表述最符合文意。
A、D项表述表述过于笼统,未体现出“顽童”这一关键信息,排除;B项未体现出顽童比其他学生占据老师“内存”大这一特点,不如C贴切,予以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4.答案:
解析:
根据提问知本题为表面主旨题。材料首先阐述了汶川地震中政府对此信息处理的方式和结果,从而得出信息公布的效率与谣言的关系,可见前面的内容都是对最后结论的铺垫,因此D项正确。A项表述与材料“政府在第一时间向全国发布“不符;B项材料并未提及;C项符合材料表层信息,但不是重点。故正确答案为D。
5.答案:
解析:
由提问可知本题属于词句理解题。
题干先说市场配置是有缺陷的,然后提到市场配置由一只看不见的手来进行自发的调节,而且这种调节带有滞后性,很明显市场配置的缺陷就是自发性和滞后性。对照选项发现,只有C项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