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网 地方站:
您的当前位置:重庆公务员考试网 >> 时政要闻 >> 每日练习

2022年重庆市考行测题库精选720题(541-543)

发布:2021-10-18 15:02:29 字号: | | 我要提问我要提问
  重庆公务员考试行测题量较为稳定,均为120题左右,考察内容也比较固定,各模块包括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五大部分。重庆市考行测全部为选择题题型,共计120题,分值100分。试题涉及的知识面广泛,考查的知识点繁多,包括政治、历史、科技、人文、法律、数学、逻辑等众多学科的内容。近年来,试题的综合性和灵活性逐渐加强,重点测查应试者的思维能力,这不仅要求考生对各个学科的基础知识有深刻的认识,还要能利用其中的原理和技巧来分析、解决各类问题。下面重庆市公务员考试网将近几年的题目特点整理如下,让考生了解考试的总体情况及各专项的命题趋势,明确备考方向。

  2016-2020年重庆公考行测题型题量分布统计表
年份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
下半年
2017
上半年
2016
下半年
2016
上半年
常识判断 20 20 20 20 20 20 20
言语理解与表达 40 40 40 40 40 40 40
数量关系与数学运算 10 10 10 15 10 10 10
判断推理 35 40 40 35 40 40 40
资料分析 15 20 20 20 20 20 20
总题量 120 120 120 120 120 120 120

  考试时间120分钟,120道考题,平均每道题的解题时间仅有一分钟,这给考生造成了不小的压力。但仔细分析历年真题你会发现,重庆市考虽然题量很大,但都不是很难的题目,旨在考查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思考、推理、解题能力。历年重庆市考均不指定考试辅导用书,不举办也不委托任何机构和组织举办考试辅导培训班。需要复习的考生可借鉴参考公务员教材中心最新批次的2022年重庆公务员考试教程(点击订购)。下面小编就行测科目为考生提供一些练习。

  接下来完成1-3题!
 
  1.所谓的“现代化”,是用高新科技去保存一个民族最珍贵、最重要的东西,而不是适得其反地将过去连根拔起,慌忙移植一个外国的东西。所有对文化的保存都不是单纯为了缅怀过去,恰恰是为了未来,因为没有过去的人必然失去未来。
  这段文字主要是在强调(  )。
  A.未来的发展离不开民族文化的重塑
  B.运用高新科技保存民族文化的意义
  C.保存文化对民族未来发展的价值
  D.民族文化应如何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
 
  2.伏尔泰以天纵之资,博览群书,吃掉了的东西自己加以消化,作为营养,为他的“理性哲学”服务。伏尔泰涉猎的诸“家”当中,中国只是不很重要的“一家”,并不是“情有独钟”;用显微镜把它单挑出来像“特写镜头”一样放大,那不是“幻觉”,也是“错觉”。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
  A.伏尔泰用中国素材为其“理性哲学”服务
  B.中国素材在伏尔泰的哲学体系中占重要地位
  C.夸大中国因素在伏尔泰哲学体系中的作用是不对的
  D.伏尔泰用“特定镜头”的方式来描绘中国
 
  3.“商业信誉”无疑指向的就是“信用”和“名誉”。它是指社会公众对具体商业主体的经济能力、信用状况等所给予的社会评价。在刑法上,并不是所有“损害”商业信誉的行为都将构成犯罪。如该商业主体自身存在问题,经媒体曝光后信用大跌、名誉扫地,这种损害实则是由主体自身的问题所带来的。而媒体行使舆论监督权并无违法,反而应该得到法律的保护。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
  A.媒体曝光商家不守商业信誉的行为不违法
  B.商家自身问题造成信誉损害不受法律保护
  C.法律对损害商业信誉行为的认定十分审慎
  D.应出台法律保护媒体对商家进行舆论监督




 
  参考与解析

 
  1.答案: C
  解析:根据问题可知该题为表面主旨题。
  主旨句是“所有对文化的保存都不是单纯为了缅怀过去,恰恰是为了未来,因为没有过去的人必然失去未来”,材料以现代化为切入,先谈及现代会是一种保存而非剔除,再谈文化保护对未来的价值,据此概括意思是C项。A项是文化的重塑。而B项变换主题,强调高科技也不符。D项文中并未提及文化冲击。
  故正确答案为C。
 
  2.答案: C
  解析:根据提问方式“主要说明”一词可知考查表面主旨。材料首句阐述伏尔泰读书为”理性哲学“服务,接着讲到读的书中中国因素并不很重要,并从反面再次阐释。可见材料的重点在于中国因素对伏尔泰哲学体系不大,因此正确答案为C。
  A项错在选错描述对象,材料的重点不是“理性哲学”;B项表述明显错误;D项错在偷换概念,材料用比喻这一修辞方法,说明夸大中国因素在伏尔泰哲学体系中的作用就像使用“特写镜头”,而非伏尔泰用“特写镜头”的方式来描绘中国。
 
  3.答案: B
  解析:本文为分总分结构,文段的主旨句在“在刑法上,并不是所有“损害”商业信誉的行为都构成犯罪”,也就是说商业的某些信誉受损的情况并不受法律保护,比如当自身主体本来存在问题时就不受法律保护,相关媒体也不需要负法律责任。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

 
题没刷够?
\
 

点击分享此信息:
没有了   |   下一篇 »
RSS Tags
返回网页顶部
CopyRight 2021 http://www.cqsgwy.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5022290号-29
(任何引用或转载本站内容及样式须注明版权)XML